文新学子三下乡|支教点亮童心梦,推普助力教育兴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81

近日,我院彝路同声实践团入围教育部语用司和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同团队。为深入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62975团队一行九人深入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大花镇多个村庄,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扣“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公益支教”双核心,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问、推普小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活动,旨在深化共同语认识,提升普通话使用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1 团队成员出发合照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采用集中调查、入户访问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访谈问题,积极对接当地村干部。得益于村委会的支持和有效宣传,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农户、商贩、村干部及村小教师等多个群体,累计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50余份,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地整合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群体普遍将孩子的普通话教育置于重要地位;90%以上的少年儿童表示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尤其是处于学龄的少年儿童,因其所在学校均高度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明确认同普通话在日常学习交流、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关键地位。

2 团队成员进行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

实践团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目标,根据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儿童语言环境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践团以瓦尔村、大花村两处幼教点为主阵地,在课堂上进行了普通话常识介绍、日常语法误用辨析等知识的普及,并通过课堂展示环节,来检验学习成果,便于及时更新教学思路。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成员们在每日课间设计了不同的游戏环节,寓教于乐,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交流。每至此时,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笑声朗朗,笑脸盈盈。同时,成员们重视课前、课后等碎片化时间,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加强乡村儿童素质教育的认知。每日课前,各成员均以教唱一首经典歌曲来开启新的课堂。一段段经典的红色旋律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响起,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诠释。每日课后,各成员详细分工,精准对接每一位具有作业辅导需求的学生,及时解决各学科的难题、积极回应孩子们对于提升学业的需求。

3 团队支教现场

实践尾声,恰逢当地民族火把节活动,实践团成员受邀作为协办人员积极参与当地民族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成员协助当地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演出秩序等工作,进一步体验彝族民俗风情,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团队成员协助参与火把节活动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彝路同声实践团的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的厚度,以汗水书写青春的风采,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努力承担服务社会的青年责任,为促进乡村地区教育公平,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力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名称:彝路同声实践团

文字刘美含

图片实践团各成员

一审一校毛雪花、罗文雅

二审二校姜超超、赵娜

三审三校徐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