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院3名校史馆学生讲解团成员受学校表彰

作者:学生通讯员 王苏豫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59日,学校档案馆印发《关于表彰2024-2025年度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优秀讲解员及优秀个人的决定》,全校共计11名学生上榜。我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王苏豫获“优秀讲解员”称号,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的林城、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班的邱杰梅获“优秀个人”称号。

2024-2025年度,我院选送的3名校史馆学生讲解团成员认真履行讲解员职责,研究校史宣传校史讲解校史圆满完成上级领导、教师党组织生活、公众开放日、校友返校、2024级新生专场、校际校企交流等各项参观接待任务。经考核和民主评选等程序,学校决定授予王苏豫等七位同学“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授予邱杰梅等四位同学“优秀个人”荣誉称号。3名同学一致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以校史中优秀老师、学生、校友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做西华故事的讲述者、西华精神的践行者、西华美誉的传播者。


相关资料:个人简介与感言

王苏豫,中共党员,先后获第二届秀米推文大赛三等奖、第十五届团委学生会优秀干事、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优秀个人、第六届西华大学校史馆风采大赛决赛中荣获三等奖、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第十六届团委学生会优秀部长、四川原创动漫大赛省级二等奖、西华大学五四优秀共青团员、西华大学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优秀讲解员等荣誉。

心得体会:在校史馆的这个经历是最难忘的,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优秀的学长学姐以及一些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在讲解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仿佛回到了讲解稿里的学校的每一个时期,仿佛看到了当时那些老师、同学们在创校最艰难的时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才有了我们现在欣欣向荣的西华大学。在那一块块展板、一块块展品的背后是前辈们的心血、汗水打拼出来的,看到那一个个荣誉,我不禁咧开嘴角,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那些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慢慢地褪色,但是那些血脉相连的记忆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也是加入校史馆之后,我才真正了解了西华大学“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的含义,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这一路走过来的不容易,我才看到原来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前辈,我们学校有很多很多的荣誉,比我们想的要强大的很多。展厅里的空气浮动着跨越时空的共鸣,是无数生命轨迹交汇的星河。校史馆的这些荣誉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所有守护集体记忆的摆渡者。我知道,我们的声音终将融入校史馆永不停息的时光长河,而这座红砖楼里的星火,永远会有新的眼睛来点亮。





林城共青团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干事2024-2025年度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优秀个人、马院“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个人感受第一次接触校史馆是在大一上学期的新生讲解,随着人群走进校史馆的序厅,听着讲解员为我们娓娓道来学校的故事,看着馆内陈列的一块块校牌、被岁月包浆的钢笔墨迹、定格着历届毕业生笑容的相框,感受着时间的重量与岁月的沉淀。加入校史馆学生讲解团以来,我和10届的诸位同学共同努力,经历了反复背稿、练习走位、普通话以及体态等,最终成功通过考核,拥有了留在讲解团的机会。“站在新的起点,全体西华人将迎难而上,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当听到校友们的夸赞、听到校友们说“二十多年第一次听到这些”时,我想我真正找到了讲解员的意义。校史馆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承载着代代师生精神血脉的文化殿堂。作为校史馆学生讲解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守护文明记忆、传播历史智慧的使命,用声音传递历史温度,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邱杰梅,共青团员,曾参加西华大学寒假招生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获优秀大学生返家乡兼职团干部、西华大学寒假招生宣传先进个人奖、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干事、优秀共青团员、校史馆优秀个人奖等荣誉。

个人感受:初次接触校史馆讲解工作时,面对厚厚的讲解稿,我内心满是焦虑与不安无数次因记不住内容而想要放弃但每当走进校史馆,看到展柜中泛黄的老照片、陈列的珍贵物件,展板上无数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感受到学校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我便更加坚定了弘扬校史的决心无数张翻得破烂的讲解稿,无数个勾画的痕迹与圈注都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蜕变。慢慢地,我不仅熟练掌握了讲解内容,更对西华大学的历史有了深刻认知。如今,每当那句“欢迎大家来到西华大学校史馆,我是校史馆学生讲解员邱杰梅”热情而又自信地脱口而出的时候,每当我一遍遍将展柜中凝固的岁月化作流淌的言语讲述给他们的时候,每当听众渴望而期待的目光与我交汇、与历史的回眸交汇的时候,我心中充满着自豪感——我想我不仅仅是一名校史馆讲解员,我更是西华校史的时光讲述者与传承者!虽然我加入校史馆仅仅一年,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磨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我与学校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结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这里,用我的声音,将校史文化传递给更多人,让这份珍贵的记忆代代相传










责编:杜靖

编审:翟元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