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3日,西华大学2025年第二期ISW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教学技能工作坊在五食堂四楼招聘室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30名教师完成研修并获得ISW证书。
据悉,本期工作坊创学校历次ISW培训规模之最,汇聚了12名引导员和30名学员。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教学发展师团队精心筹备,培训前,学员已在超星学习通完成ISW前置学习任务,系统学习BOPPPS理论学习并通过测试,同时依据理论知识预先设计10分钟迷你教学课件,为首次线下演练奠定基础。为期三天的ISW工作坊以BOPPPS有效教学模式为核心,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参与式、小组体验式学习,结合系列主题和三轮迷你教学演练循环,学员逐步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技能与策略运用能力,增强了教学自信与教学反思能力。整个流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30位学员在引导员的带领下,以小组形式深入研讨,精心设计并展示迷你教学,互相观摩学习、鼓励并提供有效反馈,全体参训教师均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学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
工作坊结束后,学员踊跃分享收获,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是一场“破茧成蝶”的教学觉醒之旅。老师们认为,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是教学思维的革新。系统学习BOPPPS模型使其掌握了科学教学设计框架;亲身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模拟教学与小组研讨,让大家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效。与同行的交流互动尤为珍贵,思维碰撞、取长补短,有效打破了固有认知,实现了教学思路的创新突破。未来,老师们将积极运用所学到教学中,为打造优质课堂持续努力!
近年来,学校重视校内教师发展师队伍建设,在鼓励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技能同时,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已成功举办多期ISW教学技能工作坊,累计超过180名教师获得ISW证书,该工作坊已成为校内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项目之一。未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深入挖掘全校培训需求,组织新聘任的教师发展师分期分批、有序开展此类研修活动,搭建教师教学发展平台,进一步助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为教师打造“金专”“金课”、锻造“金师”,培养新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主题活动现场
小组演练现场
大组合影
颁发证书现场
2025年第二期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全体带领员和学员合影
附:部分参训教师感言
1.“抢”来的幸运,满载的收获
作为连续两次在报名系统中“铩羽而归”的选手,第三次终于成功加入ISW时,我的内心在大声欢呼!而这三天高密度、高互动的培训,让我深刻理解了它如此“火爆”的原因——从BOPPPS模型的闭环设计到Mini微课程的“演练-反馈-迭代”循环,每一环节都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精准解剖了我过往教学中的盲区。
2. BOPPPS: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曾以为“以学生为中心”只是一句口号,直到在三次10分钟微课演练中,被小组同伴的反馈“点醒”:原来目标(Objective)的设定需要像GPS一样精准可测,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的设计可以像“葫芦娃团队”的脑暴一样火花四溅。
3.Mini微课循环:在“虐”与“悟”中重生
“熬夜改课件—演练—接受‘夸夸他’与‘帮帮我’的双重洗礼”——这三天仿佛经历了一场教学版的《极限挑战》。但正是这种“高压锅”式的训练,让我体会到教学反思的魔力:第一次回看自己的授课录像时,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没有跟学生进行真正的眼神交流;而到第三次演练,小组同伴们已开始为我点赞。这种具象化的成长轨迹,比任何理论都更震撼人心。
4.同行者:照亮彼此的“星光”
最意外的惊喜是结识了一群“教学狂人”——有能把枯燥的理工科知识编成简易实验的小琰子,有能把舞蹈演绎让我们沉醉其中的乔乔,有能把中药材幽默且真诚的分享给我们的甘草,还有讲水利超有气场和力量的Water。当然还有在反馈环节一针见血的丹女神以及自带喜感体质的东北大妞小鱼。我们“葫芦娃七兄弟”用梗图解构教学痛点,用笑来传递对教学的热爱。这些鲜活的生命力让我明白:好老师不是孤勇者,而是一群用专业与热爱互相点燃的“灵魂园丁”。
5.感恩与期许
培训里藏着太多“原来如此”的时刻:原来一个简单的小组讨论,只要设计得当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其中;原来教学理论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能实实在在融入课堂的工具,让互动更有效,让知识传递更顺畅。这些发现像一颗颗小石子,投进了我对教学的认知里,荡开了一圈圈新的涟漪。
离开时,手里攥着满满的笔记,心里装着更满的感动。“葫芦娃”们的笑脸和那些没聊完的梗,BOPPPS框架里藏着的教学智慧,还有自己站在模拟讲台时那份重新燃起的热情,都在悄悄重塑着我对“教师”这两个字的理解。原来好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和学生、和同行们一起,在探索中彼此照亮的过程。这场培训结束了,但新的教学故事,才刚刚开始。
最后,衷心感谢教务处将ISW这颗“教学发展火种”引入西华校园,让像我这样渴望突破的教师有了破茧的。
教师二:
“参加完ISW培训,整整三天,每晚上还继续卷,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带着“空杯”来,满载而归,有“知识”、有“友情”,更有“振奋”和“信心” 。真心谢谢学校,谢谢教务处,谢谢引导员们,谢谢同组的小伙伴。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人心似乎被“机器”隔阂,真心表达似乎被“AI”取代。这次放慢脚步,走出手机走到教室,在温馨舒心又安全满满的氛围中,不断吸取、不断试错、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寻找教学初心。
上一次如此坦诚还是去年记录青教赛的“遗憾”,刚刚好时隔一年。回到起点,重新出发!这次真的有被“润”到,有“温度”的老师才能教出有“温度”的学生!”
教师三:
“参与ISW教学技能培训,是一场让我对教学认知发生深刻蜕变的旅程。作为一个刚入职还没有正式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一个从来没有进行过小班、大班教学的老师。一开始我是忐忑的,但这几天让我从害怕教学到喜欢教学,第三天的收货已经远远超越了我第一天定的总目标,让我对一节课的框架和模式有了深刻的把控。BOPPPS教学模式的实操打磨,让我真切体会到 “学中做,做中学” 的魅力。小组学习时,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汇聚一堂,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指导老师们专业又真诚的引领,同伴间毫无保留的反馈,让我清晰洞察自身教学的不足,也汲取到诸多实用且创新的教学技巧。培训期间我也接触了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我们共同为优化教学努力,这份纯粹的教研氛围格外珍贵。培训虽已结束,可它带来的影响才刚开始。我深知,所学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有力支撑。未来,我会把培训里收获的热忱、方法融入每一堂课,用更精准的教学设计、更生动的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在知识汲取中收获乐趣,也盼着能和培训中结识的伙伴们继续携手,在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