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上午,幼儿园聚焦“幼儿进餐时是否允许讲话”的教育矛盾点,从理论准备、现场观察诊断、分层研讨等方面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深入探究如何平衡幼儿进餐安全、习惯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理论准备:老师们共同研读了指南、《成都市3-6 岁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建议清单》等文件中关于进餐环节的要点,为研讨提供专业指引。
现场观察:保教主管组织老师们分班观察记录幼儿进餐交流频次、话语音量等现场实况,并做详细数据记录。
分层研讨:根据现场观察记录的各项数据,教研团队基于幼儿发展需求的阶梯性特征,提炼出构建“安全筑基-规则共建-自主赋能”的渐进式培养策略。
小班:立足安全底线,创设“餐前交流-餐中静音”分时段机制。通过儿歌、绘本建立进餐仪式感,餐前开放谈论食物激发食欲,用餐时专注培养咀嚼习惯,同步规避窒息风险与拖延进餐问题。
中班:构建“自主规则场域”,引导幼儿共商音量标准(如耳语级、小组级),配合轻音乐动态调控交流氛围,实现从“教师约束”到“同伴互监”的规则内化,同步提升文明用餐与社会行为认知。
大班:推行“双轨自管模式”,设置静餐与交流两种方式供幼儿自主选择,通过“专注用餐”或“社交分享”的开放式提问激活自我评估,在满足社会性需求的同时培养行为预判能力,实现“社交赋能”与“责任认知”双向发展。
本次教研聚焦习惯养成中的真问题,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儿童视角”重构教育逻辑,将生活环节转化为融合安全规范、自主管理与社会交往的综合育人场景。下一步,幼儿园仍将持续追踪幼儿行为数据,动态优化分龄策略,让餐桌上的教育智慧真正成为支持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石。(丁春秀撰稿)